查看原文
其他

看哭了~这组老上海的绝版照片,是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些日子~

2017-06-01 上海社区发布

魔 · 都 · 最 · 有 ·  ·  · 的 ·  ·  ·  · 

你 真 是 个 有 眼 光 的 人


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上海人

无论现在住老公房,还是新公寓

或是已离开了上海

但一定不会忘记二、三十年前

那种一家亲式的弄堂生活

魔都的老弄堂

很多拆迁后已经大变样

商业中心、休闲绿地、公园……

曾经的点点滴滴,方方面面

满载着儿时的回忆

看着下面这些照片

眼泪刷刷往下流~



一早几家炉子一起生,弄堂里烟雾腾腾▼


男人生炉子一般都这样,放在风头里让依吹▼


家里来客人,用钢盅镬子买几碗小馄饨▼


一早弄堂口稀里哗啦倒马桶声▼


一般家里人不多,二三个人、或新婚二个人

都用痰盂比较多,倒起来方便

男人倒也不像拎马桶那么尴尬▼


最早买牛奶要凭卡还不是天天有,隔天有

还要排队▼


后来有了牛奶供应点,方便多了

但奶瓶是千篇一律全市统一的▼


这张照片拍的是什么知道吗?

对!公用电话。那时家里没电话,更没手机

联系亲朋好友都靠公用电话传呼

你要联系的人不但要有电话号

还要有详细的门牌号▼


泡开水到老虎灶,一分钱一热水瓶,二分钱一铜吊▼


弄堂口额烟纸店还记得伐?▼


当时的一家三口下雨天出来就这样的

当然是走不远,就在附近

买个油盐酱醋啥的▼


弄堂生活千奇百怪。天好家家洗东西

弄堂里一排洗衣机。老弄堂弹格路很多的

上海人喜欢嘎闹猛▼


天好弄堂里老闹猛▼


老弄堂里的人们▼


上海宁称电线杆叫(电线木头)

看到照片上的电线杆了吗

这是典型的上海电线木头▼


这样的理发摊上海很多

很受老年人青睐,嘎嘎三胡顺便剃个头

剃头师傅往往性格开朗的苏北人居多▼


上海人的许多故事,都是在弄堂里发生的▼


老底子上海时常发大水,一落雨水漫金山▼


老底子么汏衣裳机

要想快点干,就要拧的干▼


老底子这样的小便池了上海是老多额

现在来看不可思议▼


小朋友就喜欢爆米花,8分钱爆一壶

2分钱加粒糖精片▼


那时的哈密瓜才4毛钱一斤。隔壁的公用电话还是六位数▼


那时业余学习的人很多

都为一张文凭而努力▼


图书馆里,认真学习的人们▼


那时的外滩阅报栏▼


那时马路边上的废物箱▼


晚饭后,一家人围着9吋电视机看▼


夏天乘风凉是上海的又一道风景,晚饭后,男女老少竹榻藤椅齐上阵。占据好的位子。所谓好:一是有穿堂风,二是有路灯。拿把扇子带壶凉茶,开始吹牛嘎三胡。好热闹吧!▼


还蛮早,就出来乘风凉了▼


这张照片很经典

应该是九十年代初,为了小孩能出人头地~▼


那时上班不吃力,主要晚上没睡好▼


最早女人做头发个个都这样▼


那时商店的橱窗▼


当时很热门的自行车,但要凭票供应▼


卖电视机的商店,人头攒动▼


那时买个电视机是很招摇的。买了只14吋金星彩电,就是这么拿回家的。买这类大件是要凭票的,票子上规定在那个商店买▼


这时的服装式样已经多起来了▼


中秋节买月饼,人头攒动

大都是为了走亲访友而买▼


那时糖果品种很多,巧克力寥寥无几▼


那时的副食品供应奇缺,都要凭票。买鱼有鱼票,肉有肉票,鸡蛋有鸡蛋票。但买到的东西都是正宗的,现在叫绿色食品。那时食品没假货一说。买点鱼真不容易▼


一切都要凭票供应▼


肉票吃光,只能看看▼


马路菜场老闹猛▼


排队买盆菜▼


那时的小孩都是散养,上下学都是自己走,那怕是一年级。放学回来就是和小朋友们玩。所以后来学校规定了“小小班”。就是住在家附近的同班同学一起做作业。老师安排一个小组长,一般都是女同学担任。这叫“造房子”▼


一根棍子两块砖,就能打乒乓▼


上海很多乒乓世界冠军,就是这么练出来的▼


那时的人民广场,成了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摇篮▼


小小班里,老老实实温功课▼


散养的小孩就这样皮▼


小姑娘就喜欢跳橡皮筋▼


买根棒冰属于很不错了

当然买到断的棒冰就更好,因为便宜▼


教室里▼


操场上▼


下课一起走的,都是很要好的▼


像这样小孩属于很用功的

不知道有没有大人在监督▼


踢键子也是女孩子的最爱▼


那个时候的油墩子咪道老好▼


这张照片也是很经典的

那个年代结婚生子后,都有这个经历▼


那时上下班这样的情况很多的▼


尤其碰到铁路道口▼


南京路第一百货门口。也是可以骑自行车的▼


上班靠它!▼


下班靠它!▼


外出游玩也靠它!▼


下雨天还是靠它!毕竟马路上大车少▼


三轮车是黄包车演变而来

也是上海宁出门的一种交通工具▼


最早的电车是这样的▼


后来改成这样▼


那时除了骑自行车就坐公交车

所以公交车相当挤

有时车门都关不上,需要后面有人推▼


肯定要等下一趟车了▼


那时的车厢里是这样的▼


后来为了增加运输量,把沿窗的座位拆了

这样的车后来俗称“大篷车”▼


一般终点站都有退休工人维护次序▼



儿童用品商店门口有专门供儿童玩的▼


那时的外滩防浪堤▼


晚上就成情人墙了▼


那时的粮店▼


那时没有110,但在闹市区,警察不会离你很远▼


街上的人们▼


早晨的南京路外滩

几十年了,就是打太极拳的地方▼


豫园湖心亭,老人们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▼


那时老百姓要出上海,就靠这样的绿皮车▼


看看现在想想过去

老底子的岁月让人

回味和想念

感叹时代的发展

社会的巨变…



点击文末“写留言”

把想说的都告诉掌门君吧~

掌门君会列出来和大家分享哦~


以下内容您可能感兴趣

上海那些王牌初中,孩子就上这些学校!

这些上海话“三字经”都懂吗?

投票 | 这里有你最喜欢的体育故事!

什么!几号发工资能看出企业的好坏?~

在上海做一名妈妈有多么辛苦,这些数据告诉你~

上海小区公园里的枇杷树上竟然结出了人来!

上海各区那些王牌小学,孩子就上这些学校!


源于周灵光、上海生活及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回复"优惠券"索取肯德基|麦当劳|星巴克等当季优惠!

 为了防止你再也找不到我,

长按下方图片-识别图中二维码-就可以关注我哟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